2017榆林市志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纪实
驼城榆林多壮举,塞上儿女竞风流。
曾经,那场艰苦卓绝、旷日持久的治沙斗争,谱写出一首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史诗,造就了榆林人民不畏艰辛、不屈不挠、敢为人先的治沙精神。曾经,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抗旱抗洪救灾等一场场硬仗,在榆林干部群众的努力下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今,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在全国打响,也在榆林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塞上儿女再次凝心聚力、迎难而上,豪情满怀地谱写着脱贫攻坚的壮丽篇章。
2017年,我市以脱贫攻坚统揽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核实扶贫数据底数,全面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尤其是面对前两季度考核处于全省后进位次的严峻形势,紧扣完成年度脱贫目标、全面整改落实与县区、市“八办两组”在全省考核晋位目标三大任务,深刻分析形势,强化整改措施,全力打好“翻身仗”,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的阶段性成效。
全市上下一盘棋 凝心聚力促脱贫
脱贫攻坚工作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市全面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中省各项决策部署,把该项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工程和民生工程来抓。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市领导带头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脱贫攻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吃透中省有关文件和政策,保持定力,学在先、走在前,并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检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许多贫困村通过相关领导的包抓帮扶,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亲们阔步迈入幸福的新生活。
市委书记戴征社包抓帮扶横山区塔湾镇梨树塌村。该村土地面积19平方公里,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村民们基本上是靠天吃饭。戴征社多次深入该村蹲点调研,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理思路、出对策,全力帮扶乡亲们脱贫致富。目前,村里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饮水、子女教育、新农合等各项脱贫政策全部兑现到位,并立足实际养起羊子、种上红葱等特色农作物,脱贫效果持续向好。戴征社在检查调研指导扶贫工作时多次强调,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提高政治站位,把脱贫攻坚作为改善民生的第一抓手,既要注重解决当前问题,又要注重把脱贫攻坚与建设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谋划、系统推进,让贫困地区群众早日脱贫。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来,结合中省脱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戴征社明确提出,要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全市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首要任务,要紧盯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集中精力,精准施策,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际行动,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李春临多次深入定点帮扶贫困村——绥德县四十里铺镇袁家砭村,实地调研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看望慰问结对帮扶贫困户,并与贫困户共商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脱贫致富的办法,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加大发展产业力度,早日脱贫致富。他强调,结对帮扶责任人不仅要找出贫困户致贫根源,实施精准扶贫,更要坚持与“扶志”相结合,把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志气“扶”起来,真正让群众想脱贫、能脱贫、早脱贫。
作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阵地,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充分发挥统一指挥协调作用,定期研究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尤其是针对阶段工作突出问题,提前介入,靠前指挥。这里没有节日假日,也没有白天黑夜;这里却有时时刻刻忙碌的身影,以及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而精心筹备的各类会议,先后发出130多个相关文件。
市脱贫攻坚指挥部总指挥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钱劳动担任。他在统筹抓好全市扶贫工作的同时,还包抓贫困村佳县通镇向阳湾村。该村共有耕地2565亩,其中枣林面积达1900亩,是远近闻名的“红枣村”,但近年来受市场波动及红枣品质的影响,红枣滞销严重,导致枣林地荒芜、无人管理,村民的经济收入有限。包抓该村以来,钱劳动积极为村里的发展和困难群众的脱贫出谋划策,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目前,村里大力实施低产枣林改造,建设千亩红枣示范园,并集中流转贫困户枣林地,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村民从事丰产管护等工作,既解决了扶贫问题,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同时,该村实现多元经营,建成标准化佳米驴养殖场1处、全市第一家200千瓦光伏发电站1座,现在正筹建食用菌生产基地。
吴堡县寇家塬镇李家塬村也是在副市长、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副总指挥马秀岚的包抓帮扶下走上快速发展道路的。该村是典型的干旱山村,人均收入低,在家劳力少。马秀岚曾多次深入该村调研了解脱贫攻坚工作,看望慰问困难群众。目前,该村实施了土地流转,成立合作社种植油用牡丹,并吸纳贫困户加入,享受利益分红,乡亲们信心十足地迎接新生活。
事实上,在我市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无论是市级领导、县区领导还是乡镇一级领导,都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并能亲力亲为,以身作则,往往放弃休息日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决意将扶贫工作搞好。
那些整天奋战在脱贫攻坚最前沿的包村扶贫干部队伍、第一书记,特别令人感动。他们起早贪黑入户调查,苦口婆心宣讲政策,有时为了精准填表等工作昼夜未眠;他们顶着酷暑,冒着严寒,风里来雨里去,四处联系单位企业,争取资金和项目;他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依靠满腔热情和坚强毅力克服生活上和工作中的种种困难。而这一切,为的是将贫困户的苦日子变成好生活,为的是将落后的小山村帮扶为富裕的新农村,为的是早日打赢全市脱贫攻坚战。
绥德县委农工部帮扶的贫困村是义合镇梁家坬村。工作队驻村之初,村民们都用怀疑的目光看待扶贫队员,认为是“走形式”,所以不太配合入户调查。但扶贫队员们并不气馁,连续几周不回家蹲在村里开展相关工作,有的甚至生病了、受伤了也不请假,为村上安装路灯、修建水塔、硬化道路、维修卫生室、新修宽幅梯田、组织义诊、培训农技等,做了一件又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终于赢得村民们的信任与好评,也增加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为了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又考虑到农村交通不便买食材困难,纯朴善良的老百姓将自家栽种的蔬菜、小米、洋芋等送给工作队,有时将野外挖的新鲜苦菜也要留一点给扶贫队员,后来因扶贫队员坚决不愿意免费拿群众的东西,乡亲们又乘着夜色将土特产悄悄放在工作队住宿的大门外……
扶贫干部不仅在物质上、生活上用心帮助贫困户,而且对他们的精神健康、生活信心等方面给予真情关怀。吴堡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光泽为帮助自己包扶的贫困户张润年老人寻找离家出走12年的儿子,向西安、深圳等地的媒体和民政部门求助,希望帮忙寻找,让一个曾对生活彻底失去信心的老人又看到了曙光;清涧县李家塔镇党委书记邓东成为帮助包扶的贫困户王国兵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多次与这个在外乞讨了15年的“流浪汉”促膝谈心,并自掏腰包给他借了2万元让买牛养殖,使一穷二白的王国兵回村养牛1年后建起新房,成为拥有6万多元资产的“有钱人”;神木市栏杆堡镇的扶贫干部为帮助贫困户赵建岗、张晓荣夫妇复婚,重拾生活信心,多次轮流上门劝导、鼓励,终使这对曾因贫困没钱而整天争吵打闹的夫妻在离婚两年多后重归于好,过上幸福的新生活……
在精准扶贫路上,因广大扶贫干部的动情尽心,塞上古城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被人们传为佳话美谈。据统计,全市有中省市县1068个帮扶部门单位包扶贫困村927个,选派第一书记1326名(含软弱涣散村第一书记249名)和驻村工作队1275支(含非贫困村驻村工作队165支)、驻村干部2947名。目前,各级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8亿元。
“全市上下,部门之间、干群之间以及方方面面都形成联动与合力,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盘棋思谋施策,开展相关工作。这种凝心聚力共同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良好局面确实令人欣喜。”市脱贫攻坚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查摆问题抓整改 立志打赢“翻身仗”
脱贫攻坚是一场新时代的大考,榆林一直在埋头实干书写答卷。然而,在几次考核中排名并不理想,这让我市干部群众意识到了工作的差距。
“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绝不能把我们工作的差距误以为是别人找难题!”戴征社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坚持讲主观不讲客观、讲问题不讲成绩、讲自己不讲别人的原则,认真查摆突出问题,深刻剖析问题根源,并鼓励广大扶贫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和改进工作方法,继续推动脱贫攻坚向深层迈进。
的确,存在的问题就是努力的方向,有了压力才会增加动力。对照中省历次检查反馈问题清单,我市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大排查大体检,列清单、制方案,建台账、夯责任,全面落实“六个精准”,深入系统地抓好整改,立志打赢脱贫攻坚“翻身仗”。
——提高站位抓整改。在全市部署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优化环境大讨论”和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等“十大战略问题”研究,通过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及时调整“两个率先”目标,坚决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针对全市程度不同地存在重“物”轻“人”、重“硬件”轻“软件”、重“眼前”轻“长远”等问题,部署召开各级各部门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存在的问题,从灵魂深处剖析根源,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下足“绣花”功夫,确保脱贫质量。按照精准的要求,对照省上贫困退出《实施细则》和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全面查摆2017年“摘帽”县区、“出列”村和脱贫户的弱项短板,挂牌督办、限期整改;主动认领中省反馈问题,层层抓整改、补短板,形成闭合的印证链条;把问题整改责任逐条分解到岗到人,卡紧时间节点,明确质量要求,让各级干部用心用情用力抓好脱贫。
——突出重点抓整改。围绕提高“四率一度”,实行“周报告”制度。抓好精准识别,全面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核查和数据清洗,逐户逐人过筛子、建档案,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严格程序退出,制订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方案和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抽查方案,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扎实推进退出工作。提升满意度,建立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机制,建立固定“扶贫日”,每周进村入户走访一次,开展不脱贫不脱钩,坚持实行阳光公示、民情直通车等制度。完善档案资料,按照省上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制订档案资料模板,逐户逐村逐县普查,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确保每一个过程有记载、有印证。
——强化保障抓整改。按照2017年11月1日市委常委扩大会《会议纪要》要求,确立非贫困县、今年摘帽县、明年摘帽县、后年摘帽县和市“八办两组”在全省晋位目标,严格考核督查问责,形成倒逼机制,凝聚强大合力。完善市县脱贫攻坚组织体系,确保指挥有力、责任明确、反应迅速、协调顺畅。夯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市县乡党政主要领导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分管领导专职专责抓脱贫攻坚,乡镇至少落实一名县级领导驻乡指挥督战。坚持把党建“主业”与脱贫“主责”有机融合,建立贫困村临时党支部,整治软弱涣散村支部,选优配强带头人,组织农民党员带头帮扶。
抓整改同样离不开严考核。我市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扶贫绩效与贫困村考核直接捆绑,村干部80%薪酬与脱贫攻坚绩效挂钩,与评先评优、选拔任用挂钩,让考核“指挥棒”真正发挥作用。同时完善常态化督查办法,建立领导干部、督查部门、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新闻媒体、广大群众等“六位一体”督查机制,实行明查与暗访、集中督查与日常督查、督查与调研协调服务相结合,做到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督查。截至2017年12月10日,全市考核发现典型84个,提拔处级干部6名、科级干部182名,奖励干部383人;累计查办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专项治理案件209起,约谈602人,诫勉谈话211人,组织调整45人,党政纪处分389人次,移交司法机关17人。
据了解,结合问题整改,我市相继出台40多个配套政策性文件,形成“市级指导、县区落实、乡村推进”的工作机制和“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目前,梳理出的674个脱贫攻坚问题已基本整改到位。
对于我市因扎实而又显得繁琐的整改工作,子洲县周家硷镇白家沟村第一书记贺庆勇表示完全可以理解,“脱贫攻坚本来就点多面广,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但只要我们信心不倒,工作干得再细心一些,我就不相信咱榆林不能把扶贫工作搞上去。不脱贫,非榆林!”这既是他的深刻体悟,也道出我市广大扶贫干部的共同心声。
砥砺前行不松劲 脱贫攻坚求实效
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核查和数据清洗后,我市确定现有贫困村927个,在册贫困户9.03万户22.91万人。横山、定边两县区“摘帽”、3.59万人脱贫、170个贫困村退出是我市原定的年度脱贫任务。令人欣喜的是,据初步核查,2017年全市预计脱贫5.9万人,超计划脱贫2.57万人;预计出列178个村,超计划8个。对横山、定边两县区“摘帽”任务,我市专门印发支持“摘帽”《意见》,出台壮大村集体经济等7条硬举措;戴征社先后深入到8个贫困县调研,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市扶贫办和“八办两组两保障组”抽调专人分别驻两县区督导;市财政对定边、横山在资金上予以倾斜支持。
一面红旗飘扬,多支队伍冲锋。在脱贫攻坚路上,我市各县区立足当地实际,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一方面打造出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的扶贫模式,如榆阳区的“三变”改革、吴堡县的就业扶贫、子洲县的产业扶贫等。尤其是子洲、绥德两县尽管遭遇“7·26”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但精准扶贫工作并没有“掉队”;一方面又共同奏响榆林脱贫攻坚气势恢宏、力量磅礴的“大合唱”、最强音。
在“八个一批”脱贫工程方面,我市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2017年全市累计投入产业扶贫项目资金27.98亿元,惠及贫困户7.4万户20.7万人;启动农村“三变”改革,实施“百村试点千村推进”工程,形成“榆阳区赵家峁”“横山区高圪垯”“靖边马季沟”模式,为全省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样板和经验。二是就业创业脱贫一批。组织实施转移就业16735人、创业468人,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在贫困村特设公益岗,安置“三无(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贫困劳动力就业4832人;开发机关事业单位公益专岗1818个,已安置1033人;开发市县政府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2339人;企业安置就业1150人。三是保障健康脱贫一批。全市2016年已脱贫、2017年在册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达90%以上;开展11种大病集中救治工作,大病患者1037人、报付资金3534.1万元;慢病签约38543人,覆盖率100%;开展重病兜底保障服务,已兜底保障5709人。出台《榆林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障办法》,全市辖区内除享受健康扶贫优惠政策贫困人口以外的新农合患者,补助比例在原新农合大病保险的基础上提高20%;城镇居民患者起付线由2万元降到1万元,补助比例在原基础上提高10%,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全市4.8万名专任教师结对帮扶5.2万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将残疾少年儿童纳入全国中小学学籍信息系统管理。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将符合条件的7.69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范围;认真落实农村特困人员政策,保障1.32万户1.375万人,发放供养资金4390万元。六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全市兑付生态扶贫补助资金1196万元,受益6.7万户,覆盖19.48万人;选聘生态护林员1941名,投入资金1230万元;完成退耕还林造林3.3万亩,惠及4492户1.3万人,兑现资金1484万元。七是危房改造脱贫一批。实施危房改造7658户,竣工7489户,竣工率98%,其中2017年脱贫的1456户全部完成危改,验收入住。八是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确定集中安置点40个,续建集中安置点26个。2016年计划搬迁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交钥匙入住的5511户,入住率94.29%;2017年计划搬迁项目在建的3110套,竣工的5066套,开工率100%;定边、横山两个计划“摘帽”县区入住率均达到100%。
扶贫先扶志,勤劳第一位。一批自强自立、勤劳致富的贫困户,成为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道靓丽风景。府谷县府谷镇班红李村村民韩买林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十多年前,他在地里干农活时不慎从高处跌落至深渠,摔残双腿。妻子因忍受不了丈夫变成残疾人便与他离婚,女儿无奈辍学在家,一连串的打击使他一蹶不振,日子过得浑浑噩噩。2015年,他因残疾被列入贫困户。但他并不甘心一辈子贫困,主动提出要改善生活,积极脱贫。2017年初,在镇政府的帮扶下,他通过产业资金购买了机器制作扫帚销售,很快走上致富路。他还打算借助精准扶贫的平台,再贷款3万元用来扩大生产规模,并愿意利用一己之力带动有发展意向的贫困户及更多的人共同致富。
社会扶贫也成为我市脱贫攻坚的一支重要力量。全市457个企业积极参加“万企帮万村”行动,帮扶682个村,其中贫困村362个,目前落实帮扶资金1.63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17个,技能培训4751人,安排就业662人。积极对接开展东西协作扶贫,与扬州市签订加强扶贫协作《协议》,并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互访交流57批次573人次,签订合作协议53个,涉及资金6300万元。国家科技部、国家卫计委、省国资委、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住建厅、省人民医院等82个中省驻榆联县包村扶贫工作单位也为榆林脱贫攻坚作出重要贡献。启动“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工作,成立市“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搭建社会扶贫参与平台,目前已注册爱心人士170799名、贫困户132346名、各级信息管理员4254名,爱心捐赠与贫困需求对接率达41.83%。
一项项扶贫政策的落实,一批批脱贫工程的实施,一个个贫困户及贫困村的退出……无不显示出我市又走过一段砥砺奋进的脱贫攻坚道路,留下一串坚实闪光的精准扶贫足迹。我们相信,全市干部群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一定能在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